每次規劃露營行程,最讓我頭疼的就是餐點準備。露營不像在家裡,有現成的廚房設備和齊全的食材;在戶外,一切都得精打細算。
首先,必須考量到食材的保鮮問題,特別是夏天,稍不注意就可能導致食材變質。
而空間有限,我得想辦法把所有食材和調味料壓縮到幾個保冷袋裡,還要確保東西不會在路途中洩漏。再來是菜色的選擇,既要簡單易煮,又要符合大家的口味,才能在戶外快速完成一道美味的料理。
在有限的水源下清洗食材和餐具,也讓我得更加注意用水的節省。
以前光是備料,大概超市就買扛一堆東西回來,真的非常辛苦,這次的露營人數比之前多,大概3個家庭的人次,雖然食材可以分散給大家準備,但是事前處理(切菜,清洗)真的很繁瑣
所以這次大家決定直接用現成的料理包來處理,第一選擇就是火鍋啦;畢竟火鍋只要把東西放進去煮一煮就好,非常簡單,不用過腦,但是湯頭這件事就真的很看功力,所以就上網做了一些功課,發現可以滿足10人以上的鍋物,踏輕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
在很多平臺上面看到這個品牌的踏輕鍋物料理,讓我非常好奇,他有四道別出心裁的鴨式火鍋,有胡椒鴨、麻辣鴨、薑母鴨、洋蔥鴨,這幾道料理是外面鍋物店比較看不到的料理,除了冬天必備的薑母鴨外,其他都是很具特色的鍋物料理。
我特地上網做了一些功課,想看看其他人對這個品牌的試吃評比。瀏覽了不少部落客和食評家的文章後,我發現大家對踏輕的評價相當一致。
許多人都提到他們的湯底特別,冬天吃真的非常適合,而且不會過於油膩,這讓人即使吃完一整鍋,也不會感到負擔。而且,食材的新鮮度是大家稱讚的重點,尤其是鴨肉和自己買的蔬菜搭配,讓鍋物吃起來更有層次。也有人提到踏輕的湯頭有種自然的甘甜,這來自於食材本身的原味,而非依賴過多的調味料。這些評比讓我下定決心,就是他啦,這次兩天一夜的露營料理就是踏輕啦!
這次我選擇的就是胡椒鴨跟洋蔥鴨,感覺是最符合大家口味,所以只要再準備一些蔬菜,就可以快速搞定啦。
這次露營的地點選擇在南投埔里足跡民宿,外面有一個很大的露營廣場,整個環境都非常好,而且重點是沒有討厭的小黑蚊,就非常大推,而且帳篷用品,都已經架好,老闆服務真的很好
南投埔里足跡民宿相關聯繫方式
地址: 545南投縣埔里鎮福長路12巷75號
預約住宿電話: 0921 313 067
在露營的當天,我負責準備餐具,朋友則在一旁幫忙處理份量極大的洋蔥鴨,說真的,料理一定要看使用說明,一定要先解凍,不然我看屠龍刀也劈不開這個厚實的鴨肉。
看看這個分量,我已經用了10人份的鍋子了,還是滿出來了,都比小朋友臉還要大,這邊我們少做一件事,解凍後應該要先將整隻鴨都拆解好再煮,整隻鴨下去煮太不明智瞭,光是等水滾,大家可能就要餓肚子了。
所以加熱到一半後,感覺鴨肉沒那麼硬,就放到砧板二次處理,不然烹煮太費時了
洋蔥鴨的份量真的沒話說,應該是鍋物中的巨無霸了,果然就如官網說的,整隻鴨下去調理,真心不騙。
大家坐在一旁圍成一圈,看著鍋裡的湯頭逐漸變得濃郁。一位朋友忍不住偷喝了一口湯,立刻露出滿足的笑容,直呼「這味道絕對是今天的露營之王!」
露營的樂趣不只是享受美景,更是在這樣的互動中增添了無限的回憶。當香噴噴的洋蔥鴨上桌時,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舀了一碗,熱呼呼的湯頭暖入心脾,這一刻,我想,露營的幸福就是這麼簡單。
來做一個踏輕洋蔥鴨的簡單評比吧
露營中餐-踏輕洋蔥鴨調理包
**外觀**
洋蔥鴨的調理包打開後,搭配一整隻的鴨肉,湯底有一股濃郁的洋蔥甜香。湯的顏色偏金黃,洋蔥的味道小朋友也可以接受。
**鴨肉份量**
鴨肉份量豐富且厚實,每一片鴨肉都充分吸收了洋蔥的自然甜味,肉質細緻多汁,輕輕一咬,豐富的肉汁和,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。更特別的是,踏輕將鴨肉處理得剛好,不僅軟嫩且不失彈性,,湯汁浸潤其中,整個口感層次瞬間升級。
**湯頭口感**
湯頭非常柔和,洋蔥的甜味自然地融入湯底,帶來一種舒適的甘甜感,溫潤而不膩口,讓人不知不覺就喝了好幾碗。
**建議搭配的蔬菜與飲料**
推薦搭配蓮藕、甜玉米和菠菜,這些食材的甜味與洋蔥湯底搭配起來是絕配。飲料方面,建議搭配檸檬水,既能解膩又能增添一絲清爽感。
第二天的中餐一樣是搬出踏輕另一個推薦鍋物-胡椒鴨,有了昨天的經驗,這次退冰後,有先稍微分解整隻鴨下去煮,畢竟人總是要有學習能力的啦XD
說實話,這鍋胡椒鴨的胡椒味真的相當濃郁,煮的時候香氣一飄散出去,連隔壁帳篷的朋友都紛紛探頭過來,好奇我們到底煮了什麼料理。當湯鍋滾開時,陣陣辛香帶著暖意撲鼻而來,朋友們調侃說,這鍋胡椒鴨恐怕成了整個營地的「香氣宣傳大使」。
當我們終於盛上一碗熱騰騰的胡椒鴨湯,那辛辣卻不嗆口的胡椒味迅速在舌尖散開,每一口都是享受,這樣的香氣和滋味,應該要再把這道胡椒鴨列入菜單,甚至可能吸引更多朋友一起來享用。
露營中餐-踏輕胡椒鴨調理包
**外觀**
胡椒鴨調理包打開後,整隻鴨的份量就是巨大,真的很適合露營大家圍爐一起吃,一餐就可以馬上腳絕。湯底的顏色清澈,帶著淡淡的琥珀色,透著一股溫潤的胡椒香。
**鴨肉份量**
鴨肉的份量相當大方,肉質鮮嫩,煮得剛剛好,不會過老,胡椒的香味與鴨肉的自然甘甜完美融合。
**湯頭口感**
湯頭清爽而不過於厚重,胡椒的辛辣恰到好處,溫暖而不嗆,但是辣度的感覺因人而異,可能有的人會覺得稍辣,整體口感很適合冬天圍爐。
**建議搭配的蔬菜與飲料**
建議搭配高麗菜和金針菇,這類蔬菜的清甜能中和胡椒的辛香。飲料的部分,推薦搭配一杯清香的烏龍茶,讓整體風味更加清新。
踏輕鍋物線上購物網站:
https://donzdonz.com/COMPLEX/PEPPERDUCK
這次的露營旅程,讓我深刻感受到大自然與美食結合的那份純粹與滿足。洋蔥鴨和胡椒鴨這兩道鍋物,絕對是這趟露營的亮點。洋蔥鴨帶來的自然甜味,讓每一口鴨肉都充滿溫潤的滋味,溫和卻令人難忘;而胡椒鴨的濃郁辛香則為整個營地增添了熱鬧的氣氛,那種隨風飄散的香氣,路過的營友應該都非常羨慕我們。
這次和朋友們一起到南投露營,一邊享受暖呼呼的火鍋,一邊聊著天,笑聲和濃濃的湯香交織在一起,讓我明白露營的樂趣不僅僅在於美景,更在於與好友分享美味、共度美好時光的那種喜悅。這次露營,絕對是讓人難以忘懷的回憶,而這兩道鍋物,真的超值得,份量大,多人一起享用真的超劃算,省去備料的時間,也多了一些時間可以到處看看風景。期待下次露營,帶上更多美食,繼續這段美好的冒險。
踏輕胡椒鴨露營火鍋分享露營一直是我心目中最美好的放鬆時刻,但要讓整趟旅程更愉快,能品嚐到美味的料理絕對是關鍵。想像一下,在微涼的山林夜晚,和親朋好友圍坐在帳篷旁,微風輕拂下,熱氣騰騰的鍋物飄散出誘人的香氣,這就是露營的真正樂趣。而**踏輕鍋物**正是讓這一刻變得完美的秘密武器!
為什麼說踏輕鍋物是露營的最佳選擇?首先,踏輕的調理包不僅方便攜帶,操作也超簡單,只需要熱水煮沸,就能迅速變成一鍋香氣四溢的美味火鍋。對於不想在營地花太多時間備料、卻又想享受豐盛餐點的你,踏輕鍋物無疑是最聰明的選擇。胡椒鴨的辛香溫暖,洋蔥鴨的甘甜入味,再加上麻辣鴨的濃烈刺激,無論你是偏愛清爽湯底還是重口味,都能在踏輕鍋物中找到心頭好。踏輕洋蔥鴨鍋物口感介紹
除此之外,踏輕鍋物選用的都是新鮮食材,湯頭濃郁卻不油膩,讓你在戶外用餐也能吃得健康又滿足。露營時,溫度往往會較低,而踏輕的胡椒鴨和薑母鴨特別適合寒冷的夜晚,喝上一口辛香四溢的湯,暖流瞬間從胃部蔓延至全身,給你滿滿的能量。更棒的是,這些鍋物湯底不需要額外調味,天然的食材就能帶出豐富的層次感,不僅滿足了味蕾,也減少了準備的麻煩。踏輕胡椒鴨適合野炊火鍋
踏輕鍋物讓你在露營時省去繁瑣的食材準備與烹飪步驟,只需短短幾分鐘,就能讓所有人享受美味的火鍋料理。當你在帳篷旁,一邊看著星空一邊品嚐這鍋熱氣騰騰的踏輕鍋物,保證這次露營的體驗將成為你記憶中最難忘的一次。不論是好友聚會還是家人共遊,踏輕鍋物都能瞬間拉近彼此的距離,讓歡笑與美食交織在一起。踏輕胡椒鴨湯頭香氣感受
還在猶豫露營該帶什麼餐點嗎?立即選擇踏輕鍋物,讓你的露營之旅從此與眾不同,無論在哪裡,都能享受到如同餐廳般的頂級火鍋!現在就行動,為你的下次露營準備好這份滿滿幸福的美味吧!踏輕胡椒鴨露營火鍋調理包
在睢地,問睢人何謂睢?答曰:仰目也。這就有意思了——難道說睢人都是矮個子嗎?我仔細觀察,非也。原來,睢地因睢水而得名,地勢低洼倒也是事實。遺憾的是,睢水除了留下一個名字,自身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。先前,睢水乃自黃河引出的一脈支流,水頭在河南開封,至此始大。出睢地睢水蜿蜒流經寧陵、商丘、夏邑、永城,向東湯湯轉入安徽,再轉江蘇注入泗水,最后靜悄悄匯入淮河了。 然而,睢水怎么竟謎一樣沒有了呢?本來是留白,結果白覆蓋了全部。滿眼空空,成了全部的白。一條沒有選擇的水脈,突然間就擁有了全部選擇。從這個意義上看,無也便成了有了。 可以說,睢水造就了睢地。睢水,從來處來,到去處去了。它呈現出詩意、謙卑、溫柔、優雅的氣質。不炫耀,不蠻橫,不索取,不貪婪。它灌溉了萬頃良田,哺育了萬物生長,也帶來了睢地漕運的興盛。 歷史有所記載,但更多的是疏漏。碎片,需要細心地拼接,卻已經無法復原了。 睢地秦時置縣。春秋時期的宋襄公望母臺,唐代的無憂塔至今保存完好。睢地距京一千八百里,廣六十里,袤一百里。兩岸寬闊,沃野數百里。睢人貴五谷而重桑麻,百物茂昌。睢地馬泗河,西瓜栽培歷史悠久,瓜田兩萬畝,數千年來品質不衰。瓜有核桃皮和花貍虎兩個品種,單個瓜重一般十五斤上下,大個的有超過三十斤的。瓜紋明朗,疏密有致。此瓜不昏,不蠢,不嘎,不柴,不面。瓜熟即醒,觸刀即開。瓜瓣翹角分明,切面完整。口渴時,我得以在睢地品嘗,此瓜的確甚好。皮薄、瓤鮮、肉細、沙脆、汁多、甘甜、解渴。吃過好瓜,沒有吃過這么好的瓜。 我問:價錢幾多?答:……問:一個?答:一斤。 好家伙,夠貴的。——我吐吐舌頭。忽然想起睢地詩人蘇金傘的兩句詩:“在太陽的記憶中,這里有最好的早晨。”是的,晨曦下的瓜田里,瓜蔓上分明有眨著眼的露珠,有嘶嘶的蟲鳴,有甜絲絲的空氣,有后生村姑甜美的悄悄話兒。嗯哪,按照自然的邏輯,最好的早晨才能長出最好的瓜呀!馬泗河西瓜,是地球上最好的西瓜嗎?睢人不語,只是笑。 睢水雖然沒了,丟下的湖泊和溝渠卻不計其數。睢地水面闊達一萬畝。濕地灘涂菖蒲、蘆葦瘋長,水里鯉魚、鯽魚、鰱魚、鱔魚居多,也有鱉、泥鰍在淤泥里歡樂。最大的湖叫北湖。除此,還有蘇子湖、濯錦湖、恒山湖、甘菊湖、鳳凰湖等等。溝渠多無名,縱橫有序,水道縈繞,水水相接。 睢地水域有一物,堪稱一奇。曰:苴草豆。苴草是一種水藻,水中常見。然而,生豆的苴草唯睢水的濯錦池及駝崗前水中才有之。別處雖也有苴草,可偏偏不結豆。怪哉。苴草豆生于淤泥中,色白,大如花生豆,形扁而略呈橢圓,味如荸薺。鮮靈靈,脆生生。嚼之,咯吱咯吱咯吱。爽。甚有趣。苴草,睢人也稱嘉草,為一味草藥,主治喉舌瘡爛等病癥。葉苦,無毒。苴草豆怎么取之?答曰:以取藕之法取之。——我不解,瞪大眼睛。在淤泥里只取過泥鰍,沒取過藕呀。聳聳肩,攤攤手。 據說,苴草豆產量甚少,當屬稀罕之物了。 睢地民諺曰:“懶紡棉,勤養蠶,四十五天得繭錢。”睢地土壤、氣候適合種植桑樹。桑葚可食,桑皮、根、葉皆可入藥。桑葉養蠶,蠶絲織錦。匹匹錦緞,薄如蟬翼,輕似云霓。 先秦至宋,睢地桑蠶業最盛,睢人廣植桑樹,大興織錦。距縣城西二十五里,即承匡地,有古桑樹,曰匡桑,蓊蓊郁郁。我來看時,微風拂動,桑葚遍地。——好一幅采桑圖景呀——大人挑著筐去采桑,孩子自告奮勇去爬樹。桑樹不高,節多,枝杈多,手攀腳踩,很容易就上去了。黃鸝鳥,在桑枝上跳躍著,啄食桑果。不時,還翹起尾巴,鳴叫幾聲。孩子順手摘幾粒桑果放進嘴里,紫的是甜,青的是酸。一筐一筐的桑葉采回家,那是蠶寶寶的美食啊。蠶啃桑葉,沙沙沙,像是春天的雨聲。 襄邑(睢地,古代又稱襄邑。因宋襄公而得名)織錦聞名遐邇,當然是有原因的。匡桑蠶絲,色澤光潤鮮艷,細長均勻,有韌性,拉力強大。秦漢年間,匡桑蠶絲就隨襄邑織錦經絲綢之路,運往中亞、中東,最后到達歐洲。襄邑織錦一度影響著世界的絲綢貿易,也一度引領了世界的服裝潮流。 “羅綺朝歌,錦繡襄邑”。錦繡一詞就出自這里,當時朝中官服均由睢地錦繡制作。睢地至今尚有錦繡、錦襄、錦翠、錦衣等地名。濯錦池,今天雖無錦可濯,可從斑駁的石板上泛著的幽光,依稀能辨識出睢人之善織錦者,環池而濯的場景和盛況。 北宋時期,睢人創造了一個繁盛的錦繡時代。錦為絲綢,繡為絲綢上的圖案飾品。二者合一,錦繡便把絲綢提升到了“美物之首”的至尊地位。從此,世界上形成了北宋以來的一種審美范式——就是以錦繡為審美標尺,來觀照、衡量、命名和評價其他事物的美。于是,就有了基于“錦繡”而產生的成語:“衣錦還鄉”“錦上添花”“錦繡年華”“錦繡前程”。 唉,襄邑錦繡的光榮與夢想一去不復返了。 去的去,是因為來的來了。上善若水。睢水曾經是睢地的根本。睢水潤萬物而不爭。然而,睢水雖然好性子,但黃河的脾氣卻是暴躁的,數次洪災水患,沙噴淤漲,吞噬了睢水不說,睢地州府城池連同那個時代也葬身淤泥之下了。 淤泥之下還有什么?忽然想到人生。日子過著過著轟隆一下,就斷了,就沒有日子可過了。人生多少喧囂和熱鬧,都在有一天,成了一縷煙云。生存與毀滅之間,似乎只隔著一片震顫的葉子。 盡管如此,我還是要問一句——睢地因睢水得名,那么睢水因何而得名呢?睢人終未詳其焉。 恰巧,我在睢地時,貴州水族一行三人來睢認祖。其中一老者告訴我,水族,即睢族是也。水,同睢諧音。那老者是專門研究水族的民族學專家。他說,貴州水族至今還流傳著“飲睢水,成睢人”的歌謠。水族其祖為女媧,女媧補天用的是五彩(赤、白、黑、黃、青)石頭,而睢地錦繡恰好也是赤白黑黃青五彩之色。女媧出生地為睢地承匡,就是那個生長古桑樹的地方。據說,女媧姓雎。雎與睢,就像雙胞胎,面相幾乎一樣。可仔細看看,還是有區別的——雎為“且”字旁,睢為“目”字旁。雎是一種很厲害的鳥。女媧補天,首先得變成一只鳥飛上天。當然,這只鳥也能入水抓魚。雎與睢,是多么容易混淆呀。事物的真相就是看起來如此,其實并非如此。——啊呀,我驀然大吃一驚——是不是搞錯了——女媧應該姓睢吧? 如此,睢之源頭及其根脈也就找到了。 不過,隱隱的,我有一種感覺,或許,睢水仍然活著。只是我們看不見。它是以另一種方式活著——活在睢人的血脈里,活在睢人的靈魂和精神中。 睢水留白,這白上卻是錦繡圖景,氣象萬千。 >>>更多美文:生活隨筆
沒忘事等明天, 做自己等好夢。 問知音知道情意, 走城市找明月。 >>>更多美文:自創詩
我曾經跟大多數人一樣以為:只要你有一個善良的初衷,不管你做什么事,不管后果如何,你都是個理所應當的好人。 慢慢地,我發現并不是這樣。 蘇苓曾說過這樣一句話:流言造成傷害至少需要兩個人,你的敵人詆毀你,你的朋友轉告你。流言本不會傷害到你,但朋友“善意”的提醒與轉告卻間接造成了傷害。 朋友在這里完美詮釋了——低情商的善良是傷人的利器。 好心辦壞事的人,殺傷力跟對手沒有兩樣,甚至,這個世界上,不知道有多少人以善良之名制造著無數惡人。 低情商的善良,有時候是人性最大的惡。 1 這一段時間,宮廷劇《延禧攻略》火了。 問身邊的朋友為什么喜歡這部劇,都說看著爽啊,女主絕不是弱雞傻白甜,而是有仇即報,絕不隱忍的“黑蓮花”。 因為腦瓜靈活,能言善斷,所以宮斗能力爆表,一集解決掉一個敵人,堪稱后宮生存小能手。 就是這樣一個宮斗boss,魏瓔珞最開始卻不是為了爭寵來到深宮,而是為家姐復仇。 她不相信姐姐道德敗壞,羞于見人,自縊而死,深夜劈開姐姐的棺木,證實姐姐是被他人所害。 這時一大波親戚趕過來指責她不尊重已故的親人,并且聽信他人所言認定姐姐行為不端,讓她立即向族人道歉。 她心里透亮地說:我從小是姐姐養大,沒吃過他們一口飯,喝過一口水,憑什么讓他們來管我。他們不分是非黑白,嫌姐姐玷污了,連一抔黃土都不肯施舍,讓我向他們道歉,憑什么。 這波親戚,看似為姐姐著想,為家族的榮譽著想,為瓔珞著想,但現實卻是姐姐死的不明不白,家族的聲譽無法伸張,瓔珞的怒氣得不到疏放。 低情商的善良,便是如此,他們往往只看到事情的表象,卻忽略問題的真正根源。 這種盲目之善,他們看似在幫助受害人,但做出的行動事實上充當了惡的“幫兇”。 當善良不能明辨是非黑白,便不能稱作真正的善良,非蠢即壞。 有一句話這樣說:善良若無理性,便是犯罪。 而當善良的人行善良之事,卻不知道其實是在作惡的時候,這是人性中最荒誕、最令人難過的惡行。 2 小時候,我們都聽過《農夫與蛇》的故事,寒冷的冬天,農夫在路邊發現一條凍僵的蛇,于是就把它放進懷里,待蛇蘇醒,出于本能,咬了農夫一口,最后農夫毒發身亡。臨死之前,農夫悔恨地說:"我想要做善事,卻由于見識淺薄而害了自己的性命,因此遭到了這種報應啊。" 這是這樣樸素的真理,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。要不然怎會有那么多好心沒好報的故事。 提起去年震驚國民的杭州保姆縱火案,依然讓人憤怒又痛心。 女主人是一位善良溫婉的女人,女兒漂亮可愛,兒子聰明伶俐,丈夫事業有成,全家其樂融融,但是一切美好毀于保姆莫煥晶。 女主人太善良了,保姆第一次偷竊被發現時,她非但沒有報警,而是繼續留用,也許她想的是自己的善良可能會感化惡人從良,迷途知返。 但是惡人就是惡人,本性有時候是改不掉的。 甚至編造謊言,以老家買房的借口,向女主人借款11。4萬元,毫無疑問,這些錢又全部填進了賭坑。 這還不算,輸了錢,為了設法籌資,又從女主人家里盜取手表、金器等貴重物品典當,直到引火入室,火勢失控,釀下大禍。 諷刺的是,在莫煥晶來到林家之前,都被發現盜竊主人財物而辭退,假設一下,要是女主人在第一次的偷盜就果斷辭退保姆,恐怕就不會給自身引來災禍了吧。 世上之所以有很多悲劇,是因為善良的人總有有一種錯覺:總想感化邪惡,結果邪惡沒變好,卻給自己帶來災禍。 無底線的善良不僅是對惡的縱容,還是對自己的殘忍。 當你釋放善良的時候,一定要有自己的底限和原則,不要讓善良成為助長惡意的風箱,最終引火上身。每份善良都應該被妥善安置,不應該隨意潑灑。 3 有時候,不得不承認,集體是無智的。 別人說什么,我們跟著說什么。 一大群人跑過來跟你說,你要孝順,你就要孝順,根本不管你曾經遭遇過什么。 一大群人指著你的鼻子罵,你是個賤人,你就要背上道德的罵名。 以前我是對周立波有好感的,覺得他幽默風趣,情商極高,但是經歷一件事之后,我對他的印象發生了很大的改觀。 一次綜藝節目上,一位女孩在不知情的情況下,被節目組與主持人周立波安排與20多年前遺棄她的親手父母認親。 小的時候被遺棄,孩子長大了過好了又跑來相認,這父母不要太自私。 面對此舉,女孩很反感,直接拒絕了和父母相認。 周立波說起了一段話,直接被網友噴成了蜂窩,他說女孩心胸狹隘,應該學會原諒,換位思考,體諒父母難處,否則永遠也不會幸福。 這完全是道德綁架與要挾,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,沒資格叫別人原諒,況且道德也不應是教導別人應該如何生活,那是嚴于律己的界限,不是審判別人的工具。 《無問西東》里,劉淑芬污蔑王敏佳勾引數學老師,給她扣上破鞋的帽子,不僅如此,還帶著一群人去集體批斗,以道德之名審判一個人,甚至動用私刑,以至于王敏佳在亂拳之下,差點喪命。 只要被害人扣上污水的帽子,沒有人關心真相如何,用集體的力量去審判一個人,每一個人添一片瓦,加一塊磚,事后是不用承擔責任的。 我只是推了她一下而已,冰川崩塌的事后,沒有一片雪花會承認與自己有關,沒有人會承認自己的罪行。 打著道德的名義,要求別人做不想做也不愿意做的事情,是一種低情商善良,也是人性中最令人窒息的惡行。 時刻記住,道德是每個人約束自己的最低底限,不是兩手一叉要求別人的規矩,誰都沒有資格審判別人。 4 正如,柏邦妮在《奇葩說》上的一次演講:善良是很珍貴的,善良沒有長出牙齒,那就是軟弱。 所以,你的善良,應該帶點鋒芒。 釋放善良,需要理智,需要底限,也需要情商與克制。否則,善良將毫無意義。 記住,你的善良很珍貴,并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擁有它們。
燕泉河,由西向東,流貫郴州城。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前,河兩岸少有建筑物,荒蕪清冷,唯稻田、菜地、荊棘叢傍河而下,直到西半邊街、東半邊街,方有喧騰的街景和人氣。 半邊街,顧名思義,路兩旁只有一邊有街,另一邊臨河。明朝后期,十六世紀中葉半邊街在燕泉河北開街時應當是這么個格局,否則不會叫“半邊街”嘛。這種格局大約維持了好多年。聽老班子郴州人講,半邊街后來有兩段實際上路兩邊都有房屋、店鋪,那都是清朝末年動工修建的了。上世紀七八十年代,還看得到兩段兩邊有街的改良“半邊街”,臨河那邊的,多是吊腳樓,純木屋比較多。 半邊街沿燕泉河而下分西半邊街、東半邊街,中間被南街隔成了兩截。西半邊街、東半邊街合起來長500米左右,街面為長條青石板鋪敷。六七十年前,雨天穿木屐、釘鞋的多,的的橐橐,天光響到天黑,行人絡繹不絕。 半邊街上的店鋪向以牙行為多,伙鋪(旅社)、飯館、南貨鋪也有幾家。牙行不是診治牙齒的行當,是類似于今天的批發商公司,前店后庫,有的商號商棧還兼零售。純住戶占很大比例,居民多是手藝人、腳夫、走商行販。 幾百年了,半邊街為繁榮昌盛的郴城濱河(郴江河、燕泉河交匯地帶)商圈貢獻了自己全部的智慧、青春和辛勞。 幾百年下來,好多人在半邊街發了財?好多人在半邊街倒了本?或許街石曉得,街石被拆光鋪了水泥路;或許燕泉河水曉得,河水又日復日年復年地流走了。其實,只要曉得,在半邊街有的人活得水氣些,有的人活得干澀些,牽牽扯址,幾百年上千年熱熱鬧鬧地成就了一條街,就行了。 新半邊街現依舊傍著燕泉河安安靜靜地過自己的時日。河道疏浚了,立了白石欄桿,街邊的房屋全是近幾年新修筑的。仍有兩段街,路兩邊都有房屋,不長,只占全街的五分之一。 為寫這篇文章,問過幾位郴州老人:曉不曉得半邊街有什么文化遺跡或發生過大點的可以上縣志、市志的什么事?老人們有的搔腦殼,有的閉上眼睛“過電影”,最終都搖搖頭回答:想不起了。 歲月如街,街如歲月。清風細雨,紅日皓月,游走長街,吟哦時光,或許,最大的文化全在這長街一瞥! >>>更多美文:生活隨筆
QW155CW58PKM14